-
半夏评《空耳集》:在歧义的草地上打个滚
《空耳集》的首页上是鲍德里亚的话;日常语言是一只家禽,写作就是要把它重新变回野种。由此透露出本书作者依然不忘本系列不妨姑且称之为逆驯化的初心。 -
杨津涛评《陶庵回想录》:一个文化汉奸的“奋斗”与心路
《陶庵回想录》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关民国文人交往、沦陷区文化状况的第一手史料。 -
送子张仙是何方神圣
苏老泉这篇短文给张仙做了广告,让他从此成了专门送贵子的神仙。 (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4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林建刚评《目加田诚北平日记》:“这本书的注释让人敬佩”
读此书的注释,乃是一大乐趣。一书在手,北平知识人的社会交际与娱乐享受,也就活灵活现展现于眼前了。 -
林沛理评村上春树新著:你说,村上到底有什么?
村上的写作风格可称之为“炫耀性写作”。他以“拽大名”、旁征博引和文化指涉令读者另眼相看。 -
李昕:王鼎钧先生和他的《回忆录》四部曲
这部作品虽是个人回忆,却有着时代史诗的气象和格局。正像鼎公自己说的,“我要用这四本书显示我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,生死流转”,他用一支冷静的笔,写出了一个大动荡、大分化时代的人间世相和他自己的一生沧桑。 -
林沛理评禤骏远新书丨说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明白中国
跟《菊与刀》和《民主在美国》这些最好的文化类型和国民性格分析一样,《从李小龙对功夫有所不知说起》是写给一个国家的情书。作者对中国的“亲密知识”和对细节的深情描写,处处可见。 -
修髯飘飘的赵以炳教授
1961年,沈从文通过文物的角度谈过古人的胡子。三十年后汪曾祺的《修髯飘飘》从胡子的角度来谈现代人物,他为什么要写这几位胡子教授?答:“这样的教授现在已经不多了。” (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1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年度绩效评估
绩效评估思维在近十年来发生了极大变化。传统上的绩效评估,是定年度目标,然后上级主管评估。如果这个目标一开始就是偏狭的,最后即便达成,别的方面则可能付出沉重代价。这代价甚至可能超过达成目标带来的收益。 -
观景楼上的智者:钱伯城先生印象
2021年11月3日,钱伯城先生在上海走完了他百年的人生之路,他几乎完整地见证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。因此,撰文回顾他的生平事迹,不仅是对前辈的纪念,而且也是为出版史提供资料。 (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1日《南方周末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