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“罗伊案”被推翻意味着什么?堕胎在美国是如何被高度政治化的?
美国“堕胎权”的司法之争,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,反映了美国社会精英的司法观念冲突。一种观念认为法律应该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共识基础之上,这是一种古老的观念,可以称为保守派;而另一方则认为司法的强制力应该成为改造社会的工具,这就是所谓的进步派。 -
一只香味蜡烛背后的现代产业链:牵一发而动全身
很多厂家即便生产效率不能恢复,也要保持生产,是因为有沉没成本,比如,订单要交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企业保持持续运行,人、物、资金才能运转,客户才能维系。所以,即便不能全面运行,会亏损,企业也宁愿保持生产,说白了,他们是为了等待全面恢复或生意火爆的那一天。 -
看似张张嘴的事儿?有效率的沟通不是那么容易的
头脑风暴的主持人,要有明晰的逻辑思维、把握讨论的框架感,按照“确定议题、会前准备、圈划人选、明确分工、制定规则、掌握时间”6大基本程序推进之,以便在讨论结束后,得出明确、可应用于实践的结论。 -
人类为何需要“梦幻工程”??
或许,这是人类的宿命:无法强迫几十亿人共赴星河,但只要保证最顶尖的天才坚持梦想,并尝试去创造“梦幻工程”,人类就还是向上发展的物种。毕竟:伸手摘星,即便一无所获,也不至于满手污泥。 -
比特币七个月跌七成:“数字黄金取代滥发法币”叙事或破产?
只要主权信用货币滥发的风险继续存在,还将继续面临去中心化的新货币的挑战。只不过,这将是一个漫长的、潜移默化的过程,将会经历反复试错、竞争和淘汰。 (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郑州“房票”: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当地房市?
一地房市不是孤立的,与货币政策、整体经济形势息息相关;本地因素也有人口形势、人均收入状况、高收入产业与职位多寡等,这些因素又与禀赋、公共治理等因素相关,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。 (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全球第一大广告平台谷歌,会被拆分吗?应被拆分吗?
谷歌对依赖其广告交易所的第三方买家、卖家应当负有更高标准的商业道德。这远高于市场竞争中的商业惯例,更高于一般合同交易中的诚实信用原则,近似于信托关系中的信义义务(fiduciary duty)——第三方买家、卖家在广告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处于弱势地位,不得不将信心、诚意、依赖和信任都赋予谷歌,谷歌有义务忠实、勤勉地提供广告交易服务,为第三方买家、卖家的利益行事,例如交易欺诈、重大过失都是对信义义务的违反。 -
观察与思考脚下的城市,有助于消弭我们的“意义贫困”
有学者提出了“附近的消失”这一论断,意指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人对于自己的周边世界没有要浸淫进去、进而进行叙述的愿望或能力,这种能力的丧失让现代生活里的邻里互动日渐式微,“附近的消失”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。怎么办?当然是重视“附近”,回归“附近”,倡导人们关注我们的身边、附近、社区及真实的生产与生产场景,让发生在近域的频繁的社会互动填充我们的日常,进而一定程度消弭我们的“意义贫困”。 -
连体婴儿J与M的故事: 普通法法官是如何立法的?
大法官们常常也是法理哲学大家,他们对一个案件多方面的分析在未来都可以被引用或者被区分。每个案件中确定的最根本的原则一般只有一两条,为决定那个案件本身的胜负原因。 (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“饲养员暴击猩猩”?动物园须认清新定位,但舆论切不可“率兽食人”
一个物种是否值得保护,取决于其科研价值、经济价值和濒危程度,与它是否可爱无关。爱护动物,关键在于把握好度:无论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动物,我们既要反对残忍虐待,也要反对重兽轻人。